
10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启动2022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有关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新一年度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正式展开。根据要求,已参加2021年度绩效考核的医院应于每月15日前将上一个月的住院病案首
10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启动2022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有关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新一年度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正式展开。根据要求,已参加2021年度绩效考核的医院应于每月15日前将上一个月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上传至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
住院病案首页作为住院患者医疗过程数据的浓缩,在绩效考核、疾病分类统计、临床路径、医保付费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写准病案首页,尤其是主要诊断、手术操作,可以衡量一个地区和医院的能力与资源配置,同时关系到各项指标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上报质量,决定医保支付改革的应用成效,影响医院的经济利益。
主要诊断、手术操作及编码常见错误
1、主要诊断、手术操作笼统
医师书写诊断不完整、不规范,用简写、缩写,忽略了解剖部位、性质、病理、肿瘤形态学,具体手术部位、方式、范围等的描述,而笼统书写。
例“异位妊娠”、“消化道肿瘤”、“头部刀伤” 、“脑血肿清除术”等这些会造成分类的困难或错误。
2、未使用联合编码
当2个疾病或1个疾病伴有相关的并发症,存在联合编码时却分开编码,造成分割编码,导致主要诊断错误。
例“桡尺骨远端骨折”、“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 “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积水”、 “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医师书写时由于常常习惯于分开书写。
3、医保灰码
医保灰码是医保版ICD编码中灰色编码,主要为结尾“00”的统计码,此类编码不可作为主要诊断进行医保结算清单的填写。主要诊断及手术操作诊断均要避免填写医保灰码(00码),以免主要诊断或手术操作信息不被分组器识别。
例患者因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入院,住院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出院主诊断选:K80.000结石伴有急性胆囊炎,为灰码(00码)不入组。
诊断、编码不准确,后果很严重
● 医保违规:若未遵循主要诊断、手术操作选择原则,对患者的病案数据进行不适当的编码,入组错误,易发生低码高编行为,将可能会造成医保违规,进而产生骗保等法律风险。
● 经营亏损:主要诊断、手术操作填写及编码错误,无法正确进入权重更高的组,导致医院无法获得合理的医保赔付,医院无法得到应有付费,将面临巨大的亏损风险。
● 数据失真:持续的主要诊断、手术操作及编码错误,数据也就失去了真实性,直接导致绩效考核等与首页相关指标难以计算,同时有可能会导致制定错误的院内经营管理决策,不利于医院的整体发展。
因此,提高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手术操作填写及编码准确率是每个医院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编码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医师们书写的主诊、手术操作选择以及编码员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医院从病案源头把关,做好病案诊断的书写、编码工作。
提高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1、增强诊断能力
减少诊断错误,就要增强诊断能力。不仅是要增强临床调查的手段设备,更重要的是提高临床思维水平。医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力求全面、深入、透彻地认识疾病,才能减少诊断选择错误。
2、加强病案质控
加大对全院医务人员病案管理、病案质控的培训工作,重点针对病案首页常见缺陷及质控分析以及病案管理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强化观念,从而不断提升病案首页数据质量。
3、提升编码能力
对于编码员,应加强概念性临床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断扩充医学知识,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交流,定期探讨疑难病历,总结编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临床医师,院内定期开展编码讲座,提高临床医师对ICD疾病诊断、书写规范及其编码原则。从而减少主诊选择错误、提高编码能力,保证编码准确性。
此外,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智能质控工具提升质控水平,减少人为错误,化繁为简,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病案首页管理。
今创首页质控系统升级院内病案首页编码类质控规则,增加违规类编码规则,包含联合诊断、联合手术、笼统诊断、笼统手术、医保灰码,对于错误进行预警提示,可及时处理更改。进一步加强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管理质控工作,提高主要诊断、手术操作选择及编码准确率,有效提升绩效考核上报质量;避免因联合诊断、联合手术、笼统诊断、笼统手术、医保灰码导致入组错误或不入组情况发生,减少医保违规、亏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