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4个单病种,imtoken高效响应助力单病种数据上报减负提效!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6-16 21:03   133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5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单病种质量监测数据填报工作的函》,明确要求各医疗机构分批有序开展数据填报和补报工作,提高填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单病种质量监测数据填报工作的函》,明确要求各医疗机构分批有序开展数据填报和补报工作,提高填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与此同时,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报告学习平台公布新增上线4个新病种,待上线新病种3个。以下为新增病种上线情况:





单病种质量控制既可以保证良好的医疗质量,也可有效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越来越广泛。




政策执行中现存的问题与挑战




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医疗机构需分批有序进行数据上报,且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在6月30日和7月30日节点完成心脏大血管外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和感染性疾病4个专业的病历数据补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题多!




1、上报内容多、工作量大,效率低




单病种数据填报表单设置了质量控制类、资源消耗类等指标,每个指标下又细分数项信息,上报内容多、工作量大。在手工填报的状态下,每份病历需要耗时0.5-1.5小时,医生需翻查多套系统才可获取、填报完整的病历信息,费时费力。




2、医院信息化水平受限,信息难以提取




很多医院结构化或者说医疗术语不规范,即使强大的语言分析也很难提取到有用的数据。




3、 难以精准理解指标、上报过程无法监督




部分医院虽搭建数据集成平台,但缺乏以患者、病种为维度的指标数据精准“刻画”,难以实现对单病种指标上报的过程监测。




4、单病种管理薄弱、填报数据无法利用




质控部门难以对诊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信息监测和分析,上报与质控脱节;填报数据无法利用,难以统计、分析、反馈单病种质量监测信息。




响应国家政策,高效助力数据上报




为协助医院解决填报难、监管难、上报难等问题,高效、准确实现数据上报,目前,imtoken单病种管理系统已同步更新室间隔缺损手术(VSD)、房间隔缺损手术(ASD)、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AR)、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填报要求及填报内容,后期还将持续同步各新增病种。同时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患者的病历数据等进行数据分析、自动采集,提高单病种上报效率,助力医院提升单病种质量管理水平,减轻临床上报工作负担。





系统优势




1、病例智能入组




对于病组关键字、ICD编码以及相关性治疗项目智能判断入组,支持对接His/电子病历等,智能判断及时发现漏报出院病历,有效解决漏报、瞒报情况的存在。




2、数据自动采集




运用信息化手段与医院诊疗平台进行对接,自动获取数据,减少人工填报工作量,有效提高单病种填报工作效率。




3、数据自动上报




与国家平台无缝对接,对符合上报条件的数据定时上报,保证上报及时性和上报成功率。




4、数据审核流程




加强单病种监测上报的规范化审核流程,支持对数据审核、编辑、退回、撤销等处理,对临床科室进行有效督导,提高填写效率。




5、多层次、多维度统计分析




多维度多角度分析,为医疗机构管理者进一步开展单病种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规范医师诊疗行为,实现单病种诊疗过程的标准化。




例数统计 各类病种例数统计




终末指标统计 重点指标分析,包括资源消耗指标、医学质量指标等




过程指标 对各病种的过程质量指标汇总分析,满足医院等评需求




工作量统计 医师填报/上报数量分析,满足医院需求